升宏网 外贸订单骤降,转内销在多个平台支棱起来_产品_公司_企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胡玲玲 李苗升宏网
美国加征高额关税带来的影响持续发酵,不少国内外贸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在外贸订单骤降之后,出口转内销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生存之道。近日,我国各大电商平台、零售巨头纷纷宣布将搭建内外贸一体化的线下线上联动平台,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市场,试图撬动新的增长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爆料电话:0531-85193656;邮箱:405617016@qq.com)
外贸企业想要打破“墙外开花墙内冷”
4月,原本是跨境贸易的活跃期,特别是海运出货旺季,但这个惯例在今年春天被打乱。
美国政府抛出的“对等关税”,激起层层涟漪,其中,中国输美商品综合税率被一路加征,从10%到20%再到54%,随后又飙升至104%、125%。
海智在线平台实时数据显示,自4月2日以来,北美市场新增订单量同比骤降65%。
“受到的冲击很明显,4月10日,我们收到通知,多个美国客户取消订单,发出的货柜在协调转港或退回。”深圳市聚亿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聚亿新材)品牌运营总监胡郁梦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透露出近期的担忧。
展开剩余82%这家主要从事新型功能性塑料薄膜材料相关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保鲜袋、购物袋、垃圾袋等。
在2018年之前,聚亿新材的美国订单占整体订单量的80%左右。公司从2018年开始感受到关税带来的压力,于是进行过一系列的调整。如今,公司产品出口占比约70%。其中,美国订单占公司整体订单的15%-18%。
尽管美国订单占比有所降低升宏网,但此次关税战给公司仍带来不小的影响。胡郁梦预估,公司有近30%的产能是空闲的。
在山东,一些外贸企业还在积极进行战略转型。
位于淄博的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帆医疗)主要从事医用防护品生产。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公司防护事业部副总经理刘大广表示,中国化工产业的供应链是非常完备的,这种完备的供应链让单一国家的贸易政策很难对其供应链造成结构性影响。
“我们的手套产品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丁腈手套,一个是PVC手套,这两个产业链我们中国是最大的,可以用供应链的优势把它转化为成本优势。”刘大广说。
据了解,2018年开始,蓝帆医疗还开拓了欧洲、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金砖国家做自主品牌新产品研发。企业先后通过跨国并购,搭建起了高端医疗器械的跨国平台。目前,除了医用防护产品,还能生产心脏支架、微创外科手术用器材等产品。
零售企业、电商平台纷纷亮起“绿灯”
有分析人士总结,“墙外开花”的外贸企业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往往是生面孔,想要做到“墙内香”,需要从头起步、从零开始,还要进入优质渠道。
4月11日,中国商业联合会联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中国烹饪协会等七家协会发布了倡议书,其中指出,当前拓展国内市场、促进内外贸联动发展,做好出口商品转内销的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商务部提出升宏网,要促进内外贸渠道对接、品牌对接、产销对接、标准对接。
当前,相关的部门、协会、企业已经纷纷开始行动。我国各大电商平台、零售巨头搭建内外贸一体化的线下线上联动平台,接连宣布将通过加大补贴力度、开通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帮助外贸企业开拓渠道。
胡郁梦提到最近对接的一个重要订单,其中就有电商平台发力的身影。“酒店是我们的一个合作方,之前做过市场调查,比如一家酒店共1.1万个客房,每年入住率60%,一年大概要消耗2000多吨垃圾袋。最近,一家酒店集团通过京东平台看到公司的产品,进而找到我们谈合作,目前进入验厂审核阶段。”
4月11日,京东宣布将推出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同日,盒马发布公告,即日起,面向外贸企业正式开放24小时绿色入驻通道,匹配高效的物流供应链支撑、联合开发自有品牌创新商品。
4月16日,抖音集团整合旗下各业务资源,启动“抖音外贸优品专项扶持计划”,通过外贸优品专项流量扶持、佣金减免降费、免息贷款助力周转等措施,帮助外贸商家快速转型。
据了解,阿里巴巴、快手、叮咚买菜、唯品会等十多家电商平台表示,将发挥电子商务直联供需优势,推出订单直采、外贸专区、流量支持、绿色通道、供采对接等举措,将优质外贸产品以电商速度传递到千家万户。
永辉超市、华润万家、武商集团等零售企业发布公开信,将为外贸企业开通“内销”直通车,使外贸产品以最快速度上架与消费者见面。
截至目前,各地已向平台提供约1200家有内销需求的企业名单。
企业在内销赛道靠什么支棱起来
当关税筑起贸易高墙时,中国市场正在用另一种方式证明自己的韧性。
其实,对于大多数外贸企业来说,“出口转内销”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当时,部分企业因海外销售不畅或出于税收优惠考虑,选择将产品转回国内市场销售,货品常被人们看作是“紧俏货”。
“如今的出口转内销,是在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竞争力显著提升的背景下,因外部环境变化而做出的战略调整。”济南大学商学院教授朱瑾在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时表示,出口转内销不仅是企业应对当前困境的权宜之计,更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
需要意识到的是,出口转内销是一种出路,但仍存不小挑战。
据商务部的调研显示,由于内外贸市场环境不同,外贸企业在拓展内销市场时,面临拓展销售渠道难、生产线转向难、品牌建设难等痛点。
具体来看,外贸出口主要是订单式销售,转向内销后有的企业缺少市场销售渠道,对市场准入、销售、结算等规则不熟悉,争取国内订单比较困难;同时,国内外标准不一致,转内销的外贸产品需要按照国内标准进行调整改造,否则无法在国内销售,一些外贸产品的设计、技术、款式属于国外客户,在国内销售需要取得知识产权授权。
朱瑾表示,外贸企业大多习惯与海外商家直接对接,而转内销后,企业需要面对国内多样的销售渠道。一些企业选择与电商平台合作,借助其流量和渠道优势快速进入国内市场;另一些企业则在自寻销售渠道,或与线下商超合作,建立品牌体验店。
不过,朱瑾也指出,对于那些需要与国内制造业对接产品的外贸企业,重构渠道的难度仍然较大。企业应当在产业链上下游寻找新的契合点,实现供需匹配,在国内市场找到新的消费场景。朱瑾预测,“虽然过程可能较慢,一旦实现突破,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协同一体的供应链内循环。”
此外,针对许多外贸企业长期为海外品牌代工,缺乏自有品牌和市场认知度的现状,朱瑾建议升宏网,企业可以在转内销过程中,尝试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服务优化,迭代商业模式,构筑品牌效应。在她看来,企业应当将新的消费趋势和技术变革融入产品,以满足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产品的需求。
发布于:山东省天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