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策略 关税加征125%美赞臣等美系奶粉遭重创,国产奶粉迎来新机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燕方峣 实习生 赵艳祺沪深策略
近日,为应对美方对华加征关税措施,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125% 关税,这一政策调整在奶粉市场引发连锁反应——作为中国高端奶粉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美国品牌承压显著,而国产奶粉则凭借供应链韧性与本土化优势,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沪深策略
长期以来,以美赞臣为代表美国奶粉凭借“原装进口”标签在中国高端奶粉市场占据15%的份额。然而政策实施后,其价格体系将面临颠覆性冲击:以单罐 319元的某品牌三段奶粉为例,政策实施后仅关税部分即增加约 360元,叠加运输、仓储及渠道利润,终端售价涨幅预计达 130%,这直接导致美国奶粉品牌远高于欧洲进口品牌。更值得注意的是,国产高端奶粉如飞鹤星飞帆、伊利金领冠等,在保持品质提升的同时,价格优势愈发明显,如飞鹤星飞帆 3 段奶粉单罐售价约 240元,同等规格的美国进口奶粉加税后价格比它高出440元左右。这意味着美国奶粉的市场竞争力将直线下降,并直接动摇其 “高品质-高溢价” 的市场定位,为国产奶粉带来发展契机。
沪深策略
(图片来源于电商平台)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美国奶粉的价格劣势将直接导致其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形成 “国产崛起、美系收缩、非美承压” 的三角博弈格局:
一方面,国产头部品牌将持续发挥优势,在一二线市场与外资品牌的正面竞争中获得价格主动权;另一方面,欧洲、新西兰等非美进口品牌虽未受本次关税冲击,但面临国产奶粉的 “性价比拦截”—— 关税调整后,国产奶粉的价格优势进一步凸显,有效吸引了原美国奶粉消费群体的转向。此外,国产奶粉正逐步发挥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从产业根基来看,国产奶粉企业正充分释放得天独厚的产地、奶源优势,如飞鹤乳业扎根北纬 47° 黄金奶源带,在黑龙江建立起多个专属牧场,这里土壤肥沃、牧草丰茂,从源头保障了奶粉的新鲜与营养;在产品创新维度,国产奶粉企业正通过精准的细分赛道布局挤压外资品牌的差异化空间,针对中国宝宝肠道特性研发的配方产品2024 年市场占比已达 35%,较 2020 年提升 18 个百分点,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渠道建设方面,国产奶粉企业在下沉市场构建渠道壁垒,62% 的乡镇门店覆盖率遥遥领先,配合 “配方注册制” 后建立的质量信任体系,正形成从价格到产品力的双重替代效应。无论是在品质、价格,还是渠道、配方适应性上,国产奶粉都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对消费者而言,在政策驱动下,奶粉消费正从 “品牌崇拜” 转向 “价值理性”。在国产奶粉品质日益提升的当下,价格因素成为影响购买决策的关键。加征关税后,美国奶粉价格上涨,让不少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国产奶粉。国产奶粉的性价比与本土化特性,正好满足了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需求。
政策冲击下沪深策略,美国奶粉的 “高端溢价” 神话正在瓦解,而国产奶粉凭借奶源布局、配方创新、渠道下沉的全链路优势,正从 “替代选择” 成长为 “优先选择”。当消费者从 “迷信洋品牌” 回归 “务实看品质”,国产奶粉的性价比与本土化价值愈发凸显。随着品质自信与消费理性的双重觉醒,中国奶粉市场正迎来一场深刻的格局重塑。未来,国产奶粉能否乘势巩固优势、夯实本土竞争壁垒?值得持续关注。
天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